高考历史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。
首先是审题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,这样既有针对性,又可以节省时间。审题时要分析问题结构,一般可以概括为三部分,即中心词、提示语和限定语。以2007年高考38题为例,第⑴问:材料一中“十二万万五千万人”和“二万万五千万人”分别指的是什么?材料一中是提示语,“十二万万五千万人”和“二万万五千万人”是限定语,指的是什么?是中心词。第⑵问: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。概括材料一是提示语。孙中山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是限定语。观点是中心词。第⑶问:根据材料一,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。根据材料一是提示语,孙中山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是限定语,指出为什么(原因)是中心词。
第二步是阅读。阅读材料要注意几个字:全、精、拆、画。全,除材料内容本身之外,材料的标题和出处可以给考生一些提示,帮助考生对问题做出判断。精,有些材料比较长,而且信息量比较大,在阅读材料时需要概括每段材料的中心,找出中心词,为正确理解分析题意做准备。拆,是分层、分段,主要是有利于一些概括、对比类的问题的理解分析。画,在阅读时对一些重要的词句做以标记,或用横线画出来,使线索更清晰,以明确把握重要的内容。
第三步是思考。这是一个将题的要求与材料和教材知识整合起来的过程。思考的是如何理清思路,找出答案。而答案一般有三个来源,即来源于材料、来源于教材、来源于自己。另外,在结合教材思考答案的时候,要注意大处着眼,体现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,即先考虑一些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,如戊戌变法、明治维新等,然后在考虑其具体内容。同时答案的多少还可以参考试题的分值。
第四步是作答。如果遇到指向不明的问题时应如何作答呢?如2007年第38题的第⑷问: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,分析孙中山的“联俄”思想。这种题考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,即内容(过程)、原因(目的)和影响(意义)。本题的答案是,强调自求解放,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;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,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。这里包含了内容和原因两个方面。
随机阅读
- [历史备考] 古代的文艺与教育
- [历史备考] 怎样在历史月考中总结问题
- [历史备考] 高考文科生学习备考要点
- [历史备考]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
- [历史备考] 历史专题复习方法谈
- [历史备考] 怎样通过自主性小结进行历
- [历史备考] 古代的民族关系
- [历史备考] 高考历史有关三农问题的考
- [历史备考] 高考历史比较类问答题模板
- [历史备考] 高考历史分析历史事件题答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历史备考]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答分“四
- [历史备考] 中国两半社会的形成
- [历史备考] 高考文科生学习备考要点
- [历史备考] [高考历史考点]古代重要的
- [历史备考] 五代、辽、宋、夏、金、元
- [历史备考] 高考历史各类题型答题模式
- [历史备考] 民主革命运动与民主政治进
- [历史备考] 民族解放运动
- [历史备考]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成果
- [历史备考]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
- [历史备考] 历史复习的五大方法
- [历史备考] [高考历史考点]古代著名的
- [历史备考] 高考历史世界从分散走向整
- [历史备考] 历史专题复习方法谈
- [历史备考]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
- [历史备考] 高考历史12个选择题要在6-